7月11日早上8点多,南京长江隧道由江浦往市区方向的三股车道全被占满。正在此时,一辆急救车驶入隧道,隧道内的司机们在听到急救车紧急的警笛后,纷纷主动避让。在水泄不通的隧道里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7月11日早上8点多,南京长江隧道由江浦往市区方向的三股车道全被占满。正在此时,一辆急救车驶入隧道,隧道内的司机们在听到急救车紧急的警笛后,纷纷主动避让。在水泄不通的隧道里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7月7日下午5点40分左右,深圳南海大道拥堵严重,一辆东莞急救车运送病人前往深圳南山医院救治,沿途车友听到鸣笛后,纷纷主动让道,硬是在长长的堵得十分厉害的车水马龙中辟出一条救援之道。急救车仅用3分钟就穿过最拥堵的玉泉路至深南立交路段,最终顺利抵达医院。
玄武湖隧道内,司机纷纷为救护车让行
2015年10月30日下午,在南京玄武湖隧道中段发生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违规驶入隧道后与一辆轿车追尾,事故导致摩托车车主受重伤。事故发生时正值晚高峰期间,闻讯赶到的南京市急救中心二附院东院救护车行驶至玄武湖隧道口时,发现隧道内全部都是车辆。
本以为救护车开过去至少要半个小时,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隧道内司机在听到120急救车的警报声后,纷纷向两边行驶给生命救援让出通道。短短10分钟后,伤者就被抬上了救护车,为营救伤者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幕被救护车内医生通过手机拍下视频,并上传至网上。此后,这段视频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内大量转发,众多网友纷纷对隧道内司机们集体让出生命通道的行为点赞,并称司机的行为温暖了整个城市,“充满了正能量”。
连着两个月,扬子江隧道接连上演感人一幕
救护车驶来,数百辆车主动靠边为生命
2017年1月13日下午,@南京交警五大队新浪微博上新增了两段视频,分别是2016年12月2日和2017年1月12日下午4点12分,扬子江隧道内发生的感人一幕——当救护车警笛声由远而近,堵在隧道内的数百辆车主动靠边,留出中间车道,为生命让行。
“南京人!好样的!”2017年1月13日下午1点,@南京交警五大队以此为题发出第一段视频:一辆救护车从扬子江隧道定淮门大街入口驶入,往江北方向行驶,车上蓝色警示灯闪烁,代表它正在执行急救任务。而此时,隧道内较为拥堵,所有车都停在车道上排队等待通行。随着救护车驶近,每一辆车不约而同地在狭窄的空间里,艰难地往道路两侧挪动,让出中间一股车道,救护车就在中间这条生命通道缓慢前行。车速虽不快,但始终没有停,直到消失在道路尽头。
那些不避让的尴尬瞬间
据济南公安微博消息:2017年2月28日下午3点半左右,济南北园高架桥上,一辆救护车载着病人紧急的赶往医院,且路上一直鸣笛示意路上车辆让行,但旁边的一私家车没有紧急避让救护车,还刹车阻挡。车上是一位严重撞伤的病人,在济阳当地的医院已经采取了很多抢救的措施;在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家属转到山大二院进行救治,但是因为病情太过严重,最终没有抢救成功。
【法规保障让行】
今年7月1日以来,《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实施,条例赋予了急救车道路优先权,其中规定:有条件让行而拒不让行的,市急救中心、急救网络医院可以将阻碍救护车通行的情形通过视频记录固定证据,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为救护车让行导致违法 曝光记录会删除】
很多人担心,万一给救护车让了道,有了交通违法记录,这个记录怎么处理?对于司机们的担心,《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因让行而导致交通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而南京市交管局也表示,对于为救护车让道产生的违法,在曝光审核环节就会进行删除。 已经筛选过了也有可能还会被记录在案,车主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通过复核的程序申请撤销。
给急救车让道,是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给急救车留出绿色通道,不抢路不堵路不妨碍,让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彰显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那么,社会车辆该如何避让救护车呢?
顺畅的道路通行条件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快一秒到达医院,就会多一分生的机会。那么,社会车辆该如何避让救护车呢?
① 道路中心无物理隔离时,应当减速观察。
② 如救护车要左转弯或者借自己所在车道通行,则停车让救护车先行。
① 各车道车辆可以正常前行时,不得左右变道,应当减速让救护车快速通过。
② 各车道车辆排队缓行或交通拥堵,救护车在后方同一车道时,应开启转向灯向左或向右变道让行。
③ 同一路段仅有一条车道的,前车应当加速通过,有条件靠边停车的应当及时靠边停车让行。
④ 有应急车道的不得在应急车道行驶。
3.在路口遇停止信号等待放行时,与救护车同车道的前车应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前提下,依次驶过停止线靠右侧停下,让救护车先行。
4.同方向后车不得加速并行、穿插、超越执行紧急任务救护车。
每位交通参与者都应该主动避让救护车。救护车的鸣笛声,就是对生命的呼唤之声,当你听见时,请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