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南京市急救中心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南京市急救中心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作者: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17-12-15 11:30:22 阅读量:451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2月14日,南京市急救中心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市血液中心邀请市委党校郝继明教授全面深入地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心党员、入党积极分子3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市血液中心戴宇东副主任主持。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郝继明教授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宽阔的历史视角,结合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从十九大报告谋篇布局为切入点,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为主题,从十九大报告之最、十九大报告之新、十九大报告之魂、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思想引领与基本方略、战略安排与具体部署和夺取胜利之根本保证等七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解读阐释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郝继明教授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理论创新成果多、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需要每个共产党人深刻领会、仔细钻研、学懂弄通、落到实处。

    专题讲座对于帮助全体党员进一步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全体党员表示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合格”,为南京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以来,中心党总支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为全体党员配发了十九大报告单行本、新党章及十九大学习笔记本。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新党章,自觉用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落实行动,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