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南京市急救中心召开干部职工大会

南京市急救中心召开干部职工大会



作者:国立生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19-06-21 16:35:19 阅读量:894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工作安排,2019年6月19日,市急救中心召开由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领导班子调整大会。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方中友,党委委员、副主任丁小平,组织人事处副处长梁颖等领导出席,会议由组织人事处处长韦广锋主持。

    首先,丁小平副主任宣读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关于对沈正善、魏强和蒋红兵同志的任免决定,免去沈正善同志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党总支副书记职务,任命魏强同志为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蒋红兵同志为南京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

    随后,沈正善、魏强和蒋红兵同志分别表态发言,方中友书记做重要讲话。

    沈正善同志表示,对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决定衷心拥护和坚决服从,对蒋红兵同志到急救中心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沈正善同志回顾了近七年来在中心的工作历程,对委党委及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信任、关怀和支持,以及共同奋斗的每位班子成员和同事表示感谢。他相信在魏强主任、蒋红兵书记的带领下,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在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加快中心改革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南京市民,推动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魏强同志表示,对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决定坚决拥护、坚决服从并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他指出,委党委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委党委对中心的亲切关怀,对南京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对中心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心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觉把委党委精神融入到中心建设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将全力支持蒋红兵书记的工作,同蒋书记一道带好班子,抓好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相互补台、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

    蒋红兵同志表示,坚决拥护和服从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决定衷心。作为新的一员,会全身心熟悉中心、感悟中心、融入中心、热爱中心,紧紧依靠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全体党员干部的紧密配合,依靠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依靠全体老同志的关心帮助,接好推动中心发展的“接力棒”,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决不辜负委党委的重托和全体职工的期望。

    方中友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市急救中心主要领导的调整,是委党委从市急救中心领导班子建设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中心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综合衡量,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方中友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沈正善同志为中心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简要介绍了魏强和蒋红兵同志的情况,并向奋战在急救一线的职工表示慰问。就下一步工作,方中友书记强调:一是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中心党建基础;二是要加强《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宣传,争取政策支持,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条例》落实不到位、运行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要加强急救文化建设,体现人关怀;三是要加强责任担当,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要在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机遇,担当作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生活,夯实组织基础,强化责任落实,为健康南京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