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记者今天(6号)从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考试氛围,南京市急救中心在保障市民日常急救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多项举措,全力做好今年南京市高考考生的急救医疗保障,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
为确保今年高考急救医疗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南京市急救中心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制定高考急救医疗保障预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急救网络通讯畅通和绿色通道畅通。成立专班,设立“高考专席”,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全面部署,满足与高考有关的个体急救呼叫需求。从人员、车辆、物资、通讯、后勤等方面做好准备,在主城区和新六区抽调10个急救单元,在考点周边附近急救站点为补充的梯队形式保障待命,专门为高考考生提供急救医疗服务。
此外,10个急救单元在急救站内待命,如发生突发事件,紧急调度、应急处置,并做好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优先为高考考生提供急救医疗服务。每个急救单元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每辆救护车全部配备充足的急药品、医疗设备。特别对疫情防护物资等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实际工作要求,予以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确保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采取医疗救援措施。针对往年考生可能出现紧张、情绪焦虑等情况,配备了充足药品和氧气,以便为考生提供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高考期间,为不影响考生,南京市急救中心要求全市120急救车在执行急救任务经过考生考场附近时,尽量只闪警灯,不鸣警笛,最大程度减少对考生的影响。
根据往年的高考急救医疗保障工作经验,考生易出现急性肠炎、低血糖、发热、痛经等情况。南京市急救中心提醒广大考生,疫情期间注意做好自身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考前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品,不要过分进补。切忌贪凉,空调不要直吹或温度过低,睡觉时注意保暖。正常作息,避免熬夜,放松心态,有过低血糖、痛经等情况的考生应提前做好准备,出现不适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人员将提供优质、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