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党史学习 >> 一百堂党史课11:一部党章百年史

一百堂党史课11:一部党章百年史



作者: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21-05-04 14:57:39 阅读量:441

    图为群众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章历程厅。张亨伟 摄

    上海老成都北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章历程厅,几十种各个时期的党章铺满整整一面墙。其中,党的二大通过的首部党章加了一个醒目的红色外框,党章上面“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的印章清晰可见。

    张人亚,字静泉,1898年出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现存唯一一本中文版二大党章的守护者。

    1913年,15岁的张人亚辍学成为上海老凤祥银楼的一名工人。金银业工人受资本家盘剥,生活十分艰难。张人亚目睹当时“中国工商界的黑暗”,毅然投身革命,1922年领导了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要“扫除一切使我们不幸的事件,提高将来的生活”。

    在张人亚的一份手迹中,他这样表达自己的信念:“我虽是带小资产阶级性的手工业工人,可是我的境遇,已够使我忠于无产阶级……过去的事实已告诉我了,所以我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偶然的事”,他热切地希望成为“一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规定,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同时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第一部党章,就把至高无上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刻印在共产党人心中,成为指引他们前赴后继的光辉旗帜。

    二大会后,党中央印了一批小册子,把党章、决议等共计十个文件印在册子上发给党员。张人亚也拥有了一本。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一旦被搜出与共产党相关的文件,就会引来极大危险甚至被屠杀。张人亚没有被吓倒。如何保存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考虑再三,他作出决定:放到老家去!

    这年年底,许久没回乡的张人亚,匆匆推开宁波霞浦的家门,将一大包文件交给父亲张爵谦,嘱咐他好好保管这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漏夜相逢,父子俩都没想到这是人生最后一面。

    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儿子的托付怎么完成?几番忖度,张爵谦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同时,张爵谦把儿子托付的文件用油纸包好,深深埋于地下。此后20多年,张爵谦闭口不提此事。

    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托付的文件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成为记录二大的孤本文献,里面的首部党章弥足珍贵。

    一部党章百年奋斗。从党的一大制定党纲、二大制定首部党章、七大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制定党章,到八大制定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十二大党章奠定新时期党章的基础,再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九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我们党先后通过了1个纲领、8部党章、10个党章修正案。

    一百年来,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不断变化,党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变化,但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一直铭刻在党章里。

    与父亲匆匆一别后,张人亚辗转上海、芜湖,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底,他前往瑞金,先后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由于长期在危险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高度紧张、繁重的工作,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病故于从瑞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年仅34岁。

    “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人亚同志已死了,这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徒然失掉了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1933年1月7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曾和张人亚在同一个党小组的邓颖超撰写了《追悼张人亚同志》一文,鼓舞同志们不要徒事悲哀,“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来完成张同志所遗下的任务”。

    一部党章百年牺牲。“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6万。

    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总结24年浴血奋斗经验,激励全党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半年之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霞浦。

    多方找寻儿子未果后,疾病的折磨让张爵谦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1951年,老人将张人亚留下的、深埋于地下的文件取出,捐献给国家。这批由张氏父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文件中,21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56年,张爵谦带着未和儿子重逢的遗憾病逝。

    就在这一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了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把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团结广大群众,战胜一切困难,以求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瑰丽事业拉开新篇章。

    此后几十年,张人亚的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失踪的亲人。直到2005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家人在网上一份《红色中华》剪报中发现了张人亚的悼词。这才得知,早在1932年张人亚便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拿到这份悼词后,我们回到宁波霞浦老家,到我祖父和我父母的坟前祭拜。”张人亚侄子张时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泪流满面,“我们把悼词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你们的儿子,你们的二哥,是为革命牺牲的,你们可以放心了。”

    一部党章百年创业。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号召全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鲜红党章指引前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月,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一批青年党员来到宁波张人亚党章学堂,学堂入口处的张人亚铜像,高举右手,目视前方。“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坚定激昂的誓词,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