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南京日报:“五一”我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客流和“进账”均超疫情前水平

南京日报:“五一”我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客流和“进账”均超疫情前水平



作者: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21-05-07 08:40:23 阅读量:566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客流和“进账”均超疫情前水平。据初步测算,全市共接待游客527.82万人次,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126.89%,较2019年增长5.84%;实现旅游收入50.50亿元,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41.9%、15.26%。

    亮点一

    旅游新品拉动市场强劲复苏

    5月1日上午10点,南京首条滨江游轮“长江传奇”从五马渡码头缓缓开出,开始了它的首次试航生涯。当天共有近300名游客抢先登船“尝鲜”。从甘肃来南京探亲的游客吴先生,听说游轮首航后,特意赶到了五马渡,“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船游长江,看一看著名的长江大桥,今天终于实现了!” 

    这个“五一”假期,我市推出了一批文旅新产品。如“长江传奇”“五一”启航,众多市民游客近距离欣赏南京滨江风貌,感受南京长江文化。南京园博园延长试运营期,推出中外古典影像原作展、南京园·京华掇英等活动,迎客高达14.15万人次。溧水无想水镇重启传承千年的“四月朝盛会”,组织水幕灯光秀、无人机天灯表演。牛首山金陵小城·燕集里投入试运营,打造夜间旅游演艺新业态。 

    携程旅游公关事务部高级经理杨展望告诉记者,今年“五一”连休五天,消费者积蓄已久的长途出行需求得以释放,成为自疫情以来旅游市场最为火爆的公众假期,熟悉的“人从众”模式再度回归。而随着目前国内疫苗加速普及,后续旅游市场也或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亮点二

    红色游受到年轻游客追捧 

    5月2日下午,南京瑞金北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杨子航,手里拿着小红旗,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旁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爸爸都是党员,孩子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夫妻俩也来了一次党史学习教育。 

    “早在‘五一’节前,纪念馆的预约名额就全被预约一空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1日至5日,雨花台烈士陵园入园参观者达14.2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很多都是带着孩子前来的家庭。 

    “五一”假期,红色旅游当仁不让成了旅游市场最亮底色。市文旅局数据显示,大批青年人成为红色展馆和纪念地的新客源。“五一”期间,约有30万游客前往我市推出的“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等10条红色精品线路参观学习。其中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的参观者数量,更是高居全省红色经典景区前列。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称,从大数据分析来看,红色旅游出游人群中的“00后”和“90后”占比超过四成,“80后”占比近三成,40岁以下人群占比高达89.1%。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走进红色场馆,了解红色家底,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亮点三

    乡村游、自驾游持续升温 


    “五一”假期,溧水石臼湖畔,千亩花海编织成的“玫瑰秘境”璀璨绽放。这里的南京玫瑰园种植了800余种玫瑰,正迎来今年首个盛花期。众多年轻的小情侣携手漫步在“立体花境”“浪漫之路”等景观打卡点中,感受浪漫气息。 

    “五一”假期,健康、生态的南京乡村游、自驾游广受游客青睐。他们举家开车下乡,打卡网红景点,品尝农家美食,入住精品民宿。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有6.08万游客前往石塘人家,体验“中国最美乡村”;4.87万游客来到大塘金,陶醉在薰衣草花海;4.6万游客游玩黄龙岘,感受金陵茶文化的内涵;5.54万游客来到巴布洛,目睹现代智慧农业的奇迹;1.63万游客前往石山下,感受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彩;5.3万游客来到慢享大山,享受慢生活中的慢节奏;2.88万游客来到水墨大埝,体验森林文化和乡村休闲的舒适;2.71万游客赶往不老村,探寻不老的秘密。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和假期高速免费影响,自驾出行成为“五一”假期的主流交通方式。此外,南京市在节前举办“自驾游让生活更美好南京都市圈自驾游推广活动”,推出南京都市圈十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八大“自驾慢生活”主题产品,成立“南京都市圈自驾游推广联盟”,上线都市圈自驾游在线服务平台,这些都进一步搅热了自驾游市场。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小长假活力凸显

    国际商家追逐中国消费新红利

    “五一”小长假,中国人乐享假日。在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基础上,出行、购物数据亮点满满,是中国经济活力和韧性的最鲜活体现,也为提振世界经济、助力全球复苏发出明确信号。

    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迅速有效控制疫情、推动疫苗接种等因素是中国人安心出行的底气,与全球许多仍在努力控制疫情、尚未开放大规模国内旅行的国家对比鲜明。彭博社则表示,“五一”假期的中国,从国内机票到主题公园门票,处处都“一票难求”,显示中国经济正从疫情中加速恢复。

    繁荣的国内消费让国际商家着力寻找开拓中国市场的新途径。疫情冲击国际旅行,中国游客“海外行”的步伐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以中国游客为目标群体的线下零售业务中断。为此,不少商家开始发力线上业务,追逐中国消费新红利。

    澳卖客是一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主营当地特色产品。为了顺应眼下的特殊情况,澳卖客开始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网红”带货。这家企业认为,中国社交电子商务市场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特别是由买家发布的产品体验内容正成为提高用户参与和获得新客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澳卖客执行主席陈昆告诉新华社记者,公司在社交平台上已拥有2万多名注册用户,其中85%来自中国大陆。目前,这家企业正准备和杭州一家企业合作,扩大社交电商规模。

    越来越多的线上需求正改变着国际商家与中国做生意的模式。新西兰贸易部长达明·奥康纳此前表示,新西兰商界正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投入,特别是在疫情导致的不利情况下,新西兰企业正利用电商平台,开发手机应用和小程序等创新手段,努力保持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粘性。

    中国即将在海南海口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洪风表示,消博会为国外高质量消费品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提供了重要渠道。

    正积极备展的瑞士医药和保健品企业韦勒达亚太地区主管海科·巴思表示,疫情并没有对企业的中国业务产生负面影响,消费者只是改变了消费方式,更倾向于线上消费。消博会为企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重要渠道。

    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胡东安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增长的动力正转向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五一”假期中国市场消费者支出强劲增长是一个令世界鼓舞的信号。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奥特认为,在多种因素带动下,中国经济今年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将对德国产生积极影响,为德国企业提供良好商机。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假日经济推动消费增长,不仅有利于中国高质量发展,更能利惠全球,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五一”长镜头

    看演出、赏古迹、逛派对

    超10万人次爬城墙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邢虹)  “五一”假期,南京城墙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截至5月4日下午,南京城墙全线接待游客数已超过10万人次。

    这个假期,晚上6点多,天色渐暗,中华门北广场上响起时下最火的网络歌曲,立刻就吸引住游客们的注意力。身穿花衬衫、阔腿牛仔裤的小伙们和穿着精致旗袍的姑娘们,踩着节拍、跳起舞来,把气氛一下子推向火热。随后,《心印·中华门》光影艺术秀中的“金元宝”“银元宝”,挺着肥硕的肚子,吹着口哨、一蹦一跳地走到观众面前,和大家互动猜拳、分发小礼物。《心印·中华门》每晚7点开始首场演出,演出票早早就已售罄。当灯光亮起,一道道光束翻滚着动态勾勒出中华门城门线条时,观众们不禁“哇——”地惊呼起来,被这震撼的立体光影效果折服。此次“五一”假期上演的《心印·中华门》进行了全新全面升级,整体演出延长至40分钟,荡气回肠的故事脉络,惊艳震撼的视觉效果,赢得掌声如潮,中华门的建筑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游客们观演的过程中浸润人心。观看完演出,跟随引导步上城墙,“超时空派对”正在上演。Disco歌舞会舞台上,乐手们现场弹奏高歌,清风中回旋着经典金曲的韵律,让人们不禁跟随节奏摆动双臂、摇晃身体。 

    南京城墙解放门段也颇有人气。站在解放门上,城墙下玄武湖碧波荡漾,远处钟山如黛、高楼林立,古今交融碰撞,是南京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全新改造的解放门展厅,入门处,一块巨幅LED大屏以数字动画和实景影像,全面展示南京城墙的风貌,图文展板明晰此处称为“台城”的缘由,行浸式展厅则由城砖铭文发散开,由真人演绎一段旷世奇缘。解放门段晚间客流也不少。天气渐暖,日头渐长,延长的开放时间让游客更能感受日暮时分城墙宁静的别样之美。解放门段城墙晚间开放的段落进一步向东延伸,通过《明城传》三幕实景演出,在讲述明朝建立历史的同时,引导游客前行,充分体验夜游魅力。

    全市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朱静  通讯员  宁公宣  莫静)  今年“五一”的“井喷式”出行带来人流、车流、物流急剧增加,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动员,每天出动近万名警力。南京铁路公安处也启动一级勤务安保模式。长假期间,全市社会面平安稳定,交通秩序良好;各项大型活动及景区、商贸区安全有序,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月5日,南京站、南京南站两大火车站迎来旅客返程的客流高峰,全天预计发送旅客32万人次。5月1日至4日,南京铁路公安处管内客流量高达19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2.45%,火车站客流持续高位运行。为维护站区安全稳定,“五一”期间,南京铁路公安处启动一级勤务安保模式,严格落实安保防范措施,保证广大旅客平安出行。 

    据统计,4月30日8时至5月5日8时,南京高速公路进出城总流量为550.6万辆,其中,进城266.7万辆,出城283.9万辆。此外,南京城区过江通道(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进出城总流量为177.8万辆,其中进城79.4万辆,出城98.4万辆;4月30日至5月5日,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南京汽车客运站、南京长途汽车东站总计发送7244班22万余人,同比上升153.6%;4月30日—5月4日,铁路客流量总计145万余人次(其中南京站50万余人次,南京南站95万余人次),同比上升153.4%;假日期间,公交治安分局共出动警力660余人次,盘查人员1.5万余人次,有力确保了节日期间公交客运领域平安稳定。 

    此外,南京地铁自4月30日起迎来了出行大客流,当日客流量高达390万人次,整个假期日均客流量持续高位。地铁公安分局加大警力投入,并在线路交汇核心车站增设备勤力量点,实现定点执勤与动态巡逻相结合,全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据介绍,“五一”期间,全市共有大型活动31场,按照相关要求,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围绕风险点排查、针对性预案和应急力量组织三个核心问题,制定完善各类活动安保方案,确保安全、顺利进行。“五一”期间,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累计客流量449.7万人,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红山动物园、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街口等景区及商业区道路交通畅通,治安秩序良好。

    江宁环绕越文化休旅带“流金淌银”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杜莹)  这个“五一”假期,江宁旅游火爆异常。园博园新晋文旅新地标,牛首山金陵小城·燕集里开启限流预约载客压力测试,标志着以汤山、牛首山为龙头的环绕越文化休旅经济带再添强力引擎,周边景区景点也趁机推出特色活动,吸引市民前往。统计显示,“五一”期间,江宁共接待游客174.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8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74%和109%。

    位于汤山的园博园5月1日迎来首个节日大客流。上午9点不到,各大入口处就排起了长队,园区内人头攒动。游客除了游山玩水、一地尽览江苏13个城市园林景观,还沉浸于美食、文化盛宴、互动演出等精彩活动。主展馆附近,欢乐嘉年华活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掌声不断。统计显示,“五一”前三天,园博园累计迎客约13万人次,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动了汤山各大景点、美丽乡村的火爆。距离园博园10公里不到的汤家家民宿村趁着这个假期又火了一把,饭点时分,各个农家乐内座无虚席,生意火爆。汤山各大景区趁机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矿坑公园举办亲子烧烤露营节、崖壁演出等,阳山碑材明文化村内开展“梦回大明,汉服巡游”活动,与园博园形成联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五一”,江宁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也举办了领桃花签、古风市集等春日体验活动,让游客纵情山野,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星球”。统计显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5月1日—5日游客接待总量为13.46万人次,总人数和收入均超过历史同期,并在5月2日创景区最高单日客流量40223人次。同时,牛首山金陵小城项目的先导示范区——金陵小城·燕集里开启限流免费预约载客压力测试,免费预约名额一经推出瞬间约满。

    市急救中心用坚守诠释“劳动之美”

    本报讯(通讯员  国立生  融媒体记者  李花)  “五一”假期,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放弃假期休息,始终坚守在日常城市急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医务人员的大爱,诠释着劳动者之美。 

    “五一”假期,南京市急救中心全面启动节假日应急预案,截至5月5日10时,南京市急救中心共受理急救电话近8000个,出救派车近2100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车祸摔伤引起的外伤等病人占总出车数的40%左右。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结束,市急救中心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做好应急转运救治、三站一场转运和社会呼救的新冠肺炎疫情急救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应急转运救治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严格执行院感防控要求,确保及时高效完成新冠肺炎相关患者急救转运任务。疫苗接种不打烊,医疗保障不休息。为保障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高效推进,市急救中心在城市日常急救和疫情防控两个战场作战的同时,安排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做好群众的“健康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