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紫金山新闻:每一次患者转运,都有他们24小时的坚守

紫金山新闻:每一次患者转运,都有他们24小时的坚守



作者: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21-08-19 08:46:01 阅读量:512

    在疫情面前总有一些身影、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重症监护室中的医生、隔离病房中的护士、交通卡口监测体温的志愿者、以及负责转运疫情相关患者的救护车驾驶员……

    为做好本轮疫情急救转运工作,南京市急救中心第一时间组建了9支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患者转运团队。针对转运流程、人员防护、设备消杀、院感防控等环节,进行了专业培训和演练,配备了专用负压车及所需的防护用品,并保证每趟任务后对车辆及人员进行终末消杀及记录。

    在转运任务异常繁重的时候,为了快速高效的转运疫情相关患者,南京市急救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患者转运团队24小时坚守,随时待命。这个时候,救护车驾驶员们无论酷暑与台风,不分昼夜,转运命令来了就立即出车。错过饭点,就吃包方便面;无暇睡觉,就在任务间隙小憩一会儿。

    每趟任务完成后,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对救护车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杀。由于转运周期较长,转运前救护车驾驶员们就尽量少喝水,确保安全、迅速完成任务。

    天气炎热,辛苦只是一方面,救护车驾驶员们在此次疫情中还时刻面临着危险。疫情转运救治不同于一般的救护车转运病人,他们转运的都是高危人群,因此潜在的风险很大,救护车驾驶员成为了此次疫情中奋战在一线的战士。

    平日里普普通通的救护车驾驶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表现出了“英雄”的风范。救护车驾驶员顾正天和郭苏泽等每次任务完成后都汗流浃背,浑身湿透,即使这样他还争着抢着要下一趟任务,无论何时给他派任务,他们都二话不说立即行动。转运团队救护车驾驶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他们总说:把每一个需要转运的患者快速安全的送到定点医院或发热门诊,也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内心是无比自豪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南京急救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加班加点,恪守工作职责,放弃了和家人欢聚的机会,全身心坚守在急救转运第一线,彰显出急救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转运工作,为全市人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通讯员 国立生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