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世界急救日:南京市“120”今年1至8月空跑1万多次 120的正确拨打方式你知道吗?

世界急救日:南京市“120”今年1至8月空跑1万多次 120的正确拨打方式你知道吗?



作者:稿件来源:荔枝网发布时间: 2021-09-11 11:16:29 阅读量:303


    今天(9月1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急救日”。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当突发情况来临时,你真的知道怎样拨打120求救吗?

    120是我国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医疗急救特服号码,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地区共有87个急救站点,120日均受理呼救电话2300个,调度派车500趟左右。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调度长张熙介绍说,市民拨打120时,一般是遇到了紧急情况,呼救者心情往往非常着急,遗漏关键信息延误施救时间。张熙提醒市民,要在电话里说清楚当前主要的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如果有大批伤员,还要说明人数及现场状况。留下电话而且要保持畅通。

    值得关注的是,急救资源被占用浪费的情况,当前很多城市都存在,南京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南京市“120”今年1至8月空跑1万多次。男女朋友深夜吵架,男方拨打“120”说要送一名精神病人去医院;有人感冒也拨打“120”等等。在这里想跟大家提示一点,当您真正出现危重病的时候,再快速拨打“120”,比如:突然不能说话、呼吸困难、车祸外伤、摔伤、大面积的烧伤烫伤、食物中毒等各种危重症,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即拨打“120”。

    危难都是发生在一瞬间,如果在救护车空跑的一刻,恰巧发生危难,那么一个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就可能失去宝贵的救治时间。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当突发紧急情况时,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能够在事发现场第一时间挽救生命,有效降低伤害程度。张熙呼吁市民能够主动学习一些急救技能。如果现场第一目击者懂得心肺复苏技术并尽早对其急救,将会大大提高心跳呼吸停止者的生存机会。再比如,气道异物阻塞造成窒息,如果采用海姆立克急救也可以迅速处理。《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也明确: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紧急现场救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国正)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