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党史学习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2日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2日



作者:稿件来源:发布时间: 2021-11-22 08:16:50 阅读量:1086

    重要论述

    1936年11月22日

    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演讲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就要停止内战。怎样才能停止内战呢?我们要文武两方面都来。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如果文的方面说服不了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那我们就要用武的去迫他停止内战。你们文学家也要到前线上去鼓励战士,打败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这篇演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1985年11月22日

    邓小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时,谈到加强发展中国家合作问题指出:对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要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中国在考虑自己发展问题的时候,提出了对外开放。向谁开放?当然要对发达国家开放,要从那里得到技术、资金和市场。但是中国对外开放一个重要的内容、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这方面我们过去做得不够。我们发现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第三世界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我们相互变成对方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我们在很多方面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彼此都有好处。甚至在技术方面,也不能说我们全都落后,我们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现在世界舆论说,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我们太平洋地区国家要加强合作。

    2016年11月22日

    习近平出席中拉媒体领袖峰会开幕式。他在致辞中强调,首届中拉媒体领袖峰会正式举办,是中拉媒体交往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是一大盛事。“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媒体交流是中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媒体在继承和发展中拉人民友谊方面大有作为。他就深化中拉媒体合作提出3项主张。一要相互借力,携手提升中拉媒体影响力,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鲜活的中国和拉美,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共同发出声音。二要坚定信念,共同助力中拉务实合作实现新发展,提升双方合作热情和信心,推广富有创新精神的合作模式。三要互学互鉴,推动中拉媒体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中方已经宣布将设立中拉新闻交流中心,邀请拉美部分媒体记者赴华工作学习。同时,未来5年,中方还将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培训500名媒体从业人员,实现双方媒体事业共同繁荣。

    2019年11月22日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指出,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中美等国都是创新大国,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他强调,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四大发明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力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既大胆创新,又摸着石头过河,越是面临阻力,越是迎难而上,加大开放。我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党史回眸

    1926年

    11月22日至12月16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斯大林在会上作《论中国革命前途》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全会通过《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着重指出:帝国主义已采取分化革命阵营的新策略,大资产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脱离革命;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有可能向非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无产阶级应竭力争取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军队是中国革命极重要的因素,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历史瞬间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这是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转战陕北时的住地。

    陕西米脂县杨家沟。这是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转战陕北时的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