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63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2人(高级职称20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中心实行“统一调度,分散救治”的运行模式。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形成了以“急救中心为基础、网络分站为骨干”的“独立院前急救型”模式。整个体系内共配有监护型救护车224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2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1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1年,日最高出救量达673趟。
近年来,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并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南京市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三八红旗集体、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重要论述
1937年6月10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北方局工作时指出:刘少奇同志提出“保卫华北”、“保卫平津”的口号很好,用以进行政治动员,带国防实际性,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应积极进行政治宣传,应在不放弃寸土口号下来动员。
1939年6月10日
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反对投降问题的报告。报告分析目前形势的特点、抗战的前途,提出当前的任务,指出:目前国民党投降的可能已经成为最大的危险,而其反共活动则是准备投降的步骤。这种形势,是由于三方面因素造成的:日本的诱降政策,国际的压力和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动摇。三种原因中以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动摇为主要原因。国民党存在投降与继续抗战的两种可能性,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中国革命都是长期的曲折的。国民党继续同共产党合作,这种情况是我们希望的,仍要力争之。抗战的前途,不外好坏二途。我们力争好的前途,同时准备即使很坏,我们也有办法。我们要从坏的可能性作准备,全党努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准备自己,并准备舆论,准备群众,随时可以对付各种意料之外的袭击,各种大小事变。不论何种情况,党的基本任务是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与三民主义。积极帮助蒋与督促蒋向好的一边走,仍然是我们的方针。国民党五中全会后,在河北、山东,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磨擦,是必须给以坚决抵抗的,但必须严格站在自卫立场上,绝不能过此限度。统一不忘斗争,斗争不忘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以统一为主,“磨而不裂”。这篇报告提纲和六月十三日在这次会议上的结论提纲合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1947年6月10日
朱德在冀中军区干部会议上讲话。讲话指出:歼灭战思想是红军传统的战略思想,我们经常是用歼灭敌人来壮大自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时,要注意:(一)集中兵力,主动作战。主动就是让敌将就我,而我不将就它。我能调动敌人,不受敌人调动。(二)打敌之侧背,包围消灭敌人。打侧背须要胆大。要练出欲打敌人跑不了,欲退敌人追不上的本领。要发扬迅速、秘密、坚决的老传统。(三)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引进去消灭掉。此外,打歼灭战还有组织战场宣传喊话,要在政治上压倒敌人,瓦解其抵抗。关于建军方法,我们要学会依照自己的情况去带兵、养兵、练兵、用兵。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在什么地方打什么仗,遇到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学通与行通了这三条,就学好了用兵。这篇讲话节编收入《朱德选集》。
1978年6月10日
邓小平在同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会谈时说:我们力量有限,要在国际上尽我们应尽的责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责任,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只顾自己的。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我们相信,经过一段努力,我们自己发展后,可以更多地尽到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们支持不结盟运动。我们认为不结盟运动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没有矛盾。
2018年6月10日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 他强调,“上海精神”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上海合作组织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史回眸
1952年
6月10日 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958年
6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通知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各组组长如下:财经小组为陈云,政法小组为彭真,外事小组为陈毅,科学小组为聂荣臻,文教小组为陆定一。
2003年
6月10日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纲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根本任务、根本目的等方面,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军队、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阐发。
历史瞬间
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查封了该市金融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图为上海2万余人举行大游行,坚决支持人民政府制止投机活动。
【党史百年·天天读】 执行编辑:卢 佳 审读:郭伟伟 指导:班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