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中心简介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服务


  • 培训报名


  • AED网点


  • 车辆甄别


  • 收费标准

便民服务

  • 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南京市急救中心标志上怎么有条蛇?

南京市急救中心标志上怎么有条蛇?



作者:稿件来源:龙虎网发布时间: 2013-7-7 19:17:29 阅读量:1310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 周飞

    昨天,家住白下路的林小姐通过微博@金陵晚报,想通过金陵晚报咨询南京市急救中心一个问题:为什么急救中心的标志上有条蛇?而且每个地方的标志都有些差异?

    林小姐说,这个问题在她心中好久了,“在很多人心目中,蛇这种动物是比较邪恶的,为什么会用在救人的医疗机构的标志中?”

    她也在网上查过,知道急救中心标志上的蛇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可网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并且,通过观察她发现,很多地方的标志似乎都有些不同。

    比如说江苏的急救中心,标志的下方有一个类似叶子的图案,但是北京的标志却没有这个叶子图案,而是一个类似长城的图案。

    这是为什么?每个地方急救中心的标志都不一样吗?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咨询了南京市急救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林小姐所说的急救中心标志中的蛇,并不是什么邪恶的化身,它缠绕在一个权杖上,这是源于一个希腊神话,代表了救死扶伤的爱心,“大部分的医疗组织标志中都含有这两个部分:一是毒蛇,二是长有翅膀的权杖,这两个部分有说源于古希腊神话,又或《圣经》中的摩西。”

    具体来说,整个标志中,蛇杖表示救死扶伤的爱心;蛇杖周围交叉的六条臂,代表生命之星,象征着急救医疗服务的六大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监护和转至救治;周围的橄榄枝则代表生命、顽强。

    那为何在很多地方,急救中心标志都不一样呢?

    其实在中国,急救中心的标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卫生部也没有做统一规范,所以在国内看到的各地急救中心的标志并没有得到国际卫生组织的认可,各地医疗机构也是从国外借鉴后,形成了自己的急救中心标志。

    比如,南京急救中心标志中类似叶子的图案,是使用很广泛的,而北京急救中心标志中的长城,则应该是与其地域特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