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8月 ,原名南京市救护总站、南京市红十字救护总站,是全国最早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急救中心之一。现位于紫竹林3号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主要承担南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的普及教育任务。
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网络医院为基础,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市急救中心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共同构建一体化、立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推动我市率先成为国家和我省首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多维度创新性融合发展实现了我省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多项零的突破。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共有51个急救分站,88个急救站点(其中7个自管分站),体系内共配有救护车258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78辆、多人转运车1辆、涉水救护车1辆、物资保障车1辆、指挥车2辆)。2021年,中心受理电话63万个,出救17.9万趟。2022年,日最高出救量达701趟。
中心内设1室5科:办公室、急救管理科、通讯调度科、总务装备科、财务科、质量管理科。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5人,其中事业编人员94人(高级职称21人)。所有“120”急救人员秉承“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理念,严格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或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为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坚持智慧急救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智慧急救平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智慧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2014年,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对南京市急救中心智慧急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心打造的智慧急救平台运用了现代互联网+、AI人工智能、4G/5G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优化院前医疗急救全流程、共享院前院内信息,打通急救绿色通道覆盖的急救及紧急救援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化的探索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体系的建立有力支撑了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全体系、全流程、全人员的动态化和精细化智慧急救管理。
中心也越来越重视夯实急救技能与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工作,建立了现代化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和江苏省健康教育基地、南京市团校教学基地及院前救护培训基地等。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传播急救知识与技能,防患于未然,中心依托省市卫健委建立了江苏省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暨南京市生命急救体验馆。体验馆率先在全国引入急救VR培训,全馆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宣传展板、视频播放、实物展示、互动参与和现场介绍等方式宣传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自2016年8月开馆以来,体验馆已接待各类体验者40000余人。体验馆先后被中共南京市卫计委委员会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自主开发的急救志愿者软件也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有成功参与辅助救治案例。
中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位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调人员,参加过汤山“9·14”特大中毒事件伤者、非典相关患者、“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伤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救治,圆满完成亚青会、青奥会医疗保障及历届国家公祭日医疗保障等任务,荣获省级青奥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南京市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心扣紧“防”“转”“救”三个字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日常急救两个战场科学应战,高效高质建成南京市救护车洗消中心,建设方案被江苏省卫健委采纳并全省范围内推广,探索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新路径,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急救同时作战、同时打赢,为保障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及省市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急救120对讲与语音监控
	信息服务系统
	招标公告
	(内部招标)
	
	
	招标人名称: 南京市急救中心
	
	2016年1月
	
	
	
	招 标 文 件 前 附 表
	
	
| 
				 
					序号  | 
			
				 
					主   要   内   容  | 
		
| 
				 
					1  | 
			
				 
					招标人及项目名称: 
					南京市急救中心 
					急救120对讲与语音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 
		
| 
				 
					2  | 
			
				 
					招标内容: 
					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移动手持终端、通讯费用套餐、120信息服务与通话、对讲、录音系统平台等 
					招标地点: 南京市鼓楼区南瑞路68号  | 
		
| 
				 
					3  | 
			
				 
					投标截止时间:2016年1月22日   | 
		
| 
				 
					4  | 
			
				 
					投标文件正本份数为1份,副本份数为2份  | 
		
| 
				 
					5  | 
			
				 
					标书获取方式:南京市急救中心官方网站http://nanjing.emss.cn/  | 
		
| 
				 
					6  | 
			
				 
					递交投标文件开始时间: 
					2016年1月21日8时30分(北京时间)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 
					2016年1月22日09时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南京市急救中心218室  | 
		
| 
				 
					7  | 
			
				 
					开标地址:南京市急救中心415室 
					时间:2016年1月22日9时30分(北京时间)  | 
		
| 
				 
					8  | 
			
				 
					评标办法:综合评标法  | 
		
| 
				 
					9  | 
			
				 
					评标委员会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议。在评标期间,评标委员会将要向投标人进行询标,届时投标人须派法人授权代表予以答复,必要时以书面答复。授权代表在开标、评标时需携带身份证,以便核查身份。  | 
		
	
	
	
	项目名称:急救120对讲与语音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招标内容: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手持终端、通讯费用套餐、120信息服务与通话、对讲、录音系统平台等
	项目概况:
	为全面提升市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按照市卫生局党委下发文件精神,我中心需为120医疗外勤人员配备120急救对讲与语音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本系统功能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手持终端、智能手持终端适应的通讯费用套餐、120信息服务、固定类型的通话录音、固定类型的对讲录音。此次招标主要针对投标方能提供的服务和价格等进行评比。
	
	一、投标人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合同履行能力,能够合法提供上述所需服务的机构;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因特网数据传送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能力。
	
	二、招标货物清单与描述
| 
				 
					智能移动手持终端  | 
			
				 
					安卓操作系统,支持对讲功能  | 
		
| 
				 
					运营商机房---客服网点、合作单位、120各分站及人员等  | 
		|
| 
				 
					通讯费用套餐  | 
			
				 
					提供适合对讲和录音场景的话费套餐  | 
		
| 
				 
					120信息服务  | 
			
				 
					平台对急救人员的信息发布  | 
		
| 
				 
					固定类型的语音通话录音平台  | 
			
				 
					对急救人员与病人的通话进行录音并上传至云平台并提供录音下载  | 
		
| 
				 
					固定类型的对讲功能录音平台  | 
			
				 
					对集团内的对讲通话进行录音并上传至云平台并提供录音下载  | 
		
	
	三、评标说明与标准
	本次采购评标方式为综合评分办法。
| 
				 
					序号  | 
			
				 
					评分因素  | 
			
				 
					评分标准  | 
			
				 
					分值  | 
		
| 
				 
					1  | 
			
				 
					价格  | 
			
				 
					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小数点保留一位):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15  | 
			
				 
					15  | 
		
| 
				 
					2  | 
			
				 
					对投标文件的响应程度  | 
			
				 
					根据投标人提供的成本费用核算明细表的合理性、详细程度等综合评分。最优的得25分,良好10分,差不得分。  | 
			
				 
					25  | 
		
| 
				 
					  | 
			
				 
					根据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评分,最优的得25分,良好10分,差不得分。  | 
			
				 
					25  | 
		|
| 
				 
					3  | 
			
				 
					网络服务  | 
			
				 
					评委根据供应商的4G网络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分(包括:江苏省内4G用户规模、4G网络运营能力,4G基站覆盖率等方面),最优的得25分,良好10分,差不得分。  | 
			
				 
					25  | 
		
| 
				 
					4  | 
			
				 
					管理服务  | 
			
				 
					根据管理服务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售后服务条款的丰富、便捷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优的得6分,良好3分,差不得分。  | 
			
				 
					6  | 
		
| 
				 
					5  | 
			
				 
					业绩  | 
			
				 
					投标人提供2013年1月1日以来类似项目案例(单项合同50万元以上),每一个案例合同得2分,最多4分(合同应当反映出业绩等相关信息)。  | 
			
				 
					4  | 
		
	
	
	四、招标项目的技术规格、要求和数量等
	4.1、移动通讯网络
	供应商应当提供移动通讯第四代(4G)或以上技术的网络通讯能力,网络覆盖在南京应能达到90%(含)以上。提供江苏省内网络运营规模、基站覆盖率等相关资料。
	
	4.2、4G-POC云服务
	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POC云服务系统,包括图片与视频功能、集群对讲、IM功能、位置上报、对讲。
	
	
	4.3、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移动手持终端:提供POC对讲功能的智能移动手持终端,要求安卓系统,可进行智能软件的安装。
	
	4.4、集团通讯服务
	4.4.1、要求提供120急救内部通讯服务。集团内相互间通话,在对应档次所列通讯时限内,不收取任何费用。
	4.4.2、要求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与客户端。工作人员使用云平台向前端急救人员下发消息,急救人员通过专用客户端收取消息,并可通过客户端直接对消息中的通讯号码进行拨打。该客户端要求同时具备消息功能、我的客户经理、工作圈、集团通信录等运营商标准服务。
	
	4.5、录音功能
	4.5.1、与患者建立通讯时医生客户端开始对通话进行录音。
	4.5.2、通讯中断时停止录音,并将文件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将录制好的通话录音上传至云平台,可下载至急救中心端。
	4.5.3、支持电话录音查询,可根据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录音时间等相关查询条件进行录音查询。
	
	4.6、终端数量:80台
	
	4.7、设备要求
	4.7.1、所提供智能移动手持终端必须是市面上主流品牌并且提供1年的原厂质保。
	4.7.2、智能移动手持终端出现故障时,供应商在设备维修期间须提供拥有同样功能的设备用于应急使用。
	
	4.8、资费套餐(每套要求)
	4.8.1、4G套餐:110元
	4.8.2、免费语音通话时长不少于500分钟
	4.8.3、4G流量不少于2G
	4.8.4、对讲流量不少于500M
	4.8.5、全国免费接听
	4.8.6、本地网内主叫免费通话1500分钟
	4.8.7、套餐数量:80套
	
	
	五、报价要求
	本项目服务期为两年(2016年02月01日-2018年01月31日),投标时请报项目总价,并列明移动通讯使用量各档次分项报价(含总价及单价),采购人将按年支付费用。
	
	六、付款条件及其他要求
	6.1、付款条件
	合同签定后一个月内,采购人支付给供应商本年度的应用平台系统服务费,在下一年度开始前,采购人支付下一年度应用平台系统服务费。
	6.2、保密要求
	未经采购人书面许可,供应商不得泄露采购人任何非公开的信息,否则承担一切法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供应商及其相关人员将被列入采购人的黑名单。
	
	(特别说明:上述要求供应商在响应文件中进行逐项应答,所有要求为实质性要求,不接受负偏离,否则作为无效文件。如有疑问请与采购单位联系。)
	
	注:相关系统平台开发时间不得超过30个自然日。急救中心不承担120信息服务与通话、对讲、录音系统等平台以及后期的各项费用!
	
	本次招标最终解释权归南京市急救中心
	
	
	
	
	
	
	南京市急救中心
	2016年1月19日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954号